[ad_1]
周代政治和社会制度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历时约800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在这一时期,周朝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主要由尚书文献所记录和描述。
政治制度
周朝的政治制度由君主制和封建制组成,皇帝为天子,其下由诸候和卿大夫组成的封建等级构成了朝廷,实行封建制度。周朝采取尚父制,即君主向有功的大臣封地,以建立朝廷中的等级制度。这其中的等级制度,基本围绕着军功、文功、智慧等综合素质进行。高贵的贵族才能成为卿大夫,而中下层的士族则要进仕入官,或者先被封若干年后再晋升。在周代,卿大夫担任国家的最高行政主官,负责管理和监察地方的长吏,操持国家的行政事务和外交事务,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周朝的贵族、士族固定、封地永续等封建现象,打下了中国封建制发展的基础。
另外,尚书文献还描写了周朝的周制、九锡等具体制度。周制是周朝的组织制度,由畿周、附郭、外藩、藩假四级组成,经过建立、监督、协调、教育、惩治等作用。而九锡则是周朝天子对诸侯王的规定,天子赐予的是将相笏、异物、鬯、俎、器、衣服、车、牛、书等物品。其中将相笏的意义在于宣扬国家信仰的中心思想,《周易》治天下、数之经纬、顺天应人,其能天授神威,符号着国家的根本,镌刻了君臣间的契约秩序。诸侯王拥有的是执国之责,养民之人,这些锡具象征了天子对于诸侯王行义和善政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社会制度
周代的社会制度实行封建制度,地位和身份高低由封建等级决定。尚书文献据可知,周朝共分十四等,从高到低分别为:诸侯、公、卿、大夫、士、庶民、大工、中工、小工、奴、仆、婢、馀、贼,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等级制度的层数可能有所增减。在这里,人们的地位和等级的不同,也决定了身份、财力等方面的区别,社会差距非常大。例如在出门行走上,庶民只能骑驴或走路出行,卿大夫以上的高阶贵族干部则可以骑马、坐车、平步青云而行,座驾气势磅礴,庶民因感念府上的恩实,也会自行谦让。
另外,周朝的经济也相对较为发达,社会上有盐铁官营、官营商墟、私营物产流利等不同的经济形态。尚书文献中也记载了周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不同领域的生产情况。其中以农业为主导,从巨大的粮食供给和营建水利工程便可以印证其切实地重视和把握农业发展方向。手工业也有所发展,铜器、铁器等金属制品的生产技艺颇为繁盛,成为周朝的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商业方面,战国时期商业手段已日趋繁杂而路况慢慢好转,周代交通水路的改善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物资的交换、交通运输也得以扩大,为后来中国的商业奠定了基础。
总结
周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尚书文献中记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现象丰富而且多样,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经营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贡献,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亮点。
[ad_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