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艺术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艺术类高等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表演、导演、编剧等艺术人才。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些毕业生,了解他们在艺术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01. 冯鑫:从吉林粮农到“魏征”
冯鑫同学是上戏2016届表演系毕业生,他出生在吉林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他小时候,艺术这个词与他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自从他在高中时报名参加了校内的话剧社,他就开始逐渐地喜欢上了表演这个领域,并且开始决定将来要进入表演这个行业。
于是,他参加了上戏的考试,并且成功地被录取。在上戏的四年时间里,冯鑫一直积极地参加各种话剧、歌剧和歌舞剧的演出。他表演的角色涵盖了戏曲、现代、历史等各种类型,他也从中获取了很多珍贵的舞台经验。
毕业后,冯鑫同学顺利地进入了贵州省话剧院,成为了一名职业演员。在他的第一部话剧中,他饰演的是历史人物“魏征”,这让他感到特别的激动和兴奋。他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表演之路才刚刚开始。冯鑫同学说:“对于一个普通粮农出身的人来说,能够走上演艺这个领域,我感到非常感恩。我也要继续努力,为观众奉献更加出色的表演。”
02. 葛蓉:有梦想就有方向
葛蓉同学是上戏2017届表演系毕业生,她的专业方向是话剧导演。在她上学的时候,她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开始了一段充满梦想与努力的日子。
在上戏的学习中,葛蓉同学非常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她参加了一些校外的话剧、电影的拍摄工作,并且与学校内的各大艺术院系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在导演课上,她也以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精湛的表现力,吸引了老师的注意,赢得了同学们的肯定。
毕业后,葛蓉同学先后参与了一些公益话剧的导演工作,并且参加了多部话剧和电影的拍摄工作。她注重将自己的人生理念贯彻到工作中:“有梦想就有方向,有方向就会有热爱,有热爱就会有行动。”她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和追求,梦想一定会成真。
03. 肖磊:从上戏到百老汇
肖磊同学是上戏2008届编剧系毕业生,他异国求学,在纽约大学修读了编剧硕士课程。回国后,他在上海工作了几年,然后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的编剧团队。
在肖磊同学的成长经历中,上戏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他认为,上戏的培养方式非常独特,既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传统,也具有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在他的学习中,他通过学习剧本分析、创作技巧、剧本改写等科目,获取了更为全面的编剧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学校内的话剧、音乐剧和实验戏剧,锻炼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与演员合作的经验。
现在,肖磊同学在百老汇的表现非常亮眼。他参与了多部音乐剧和话剧的编剧工作,其中不乏纽约学院奖和托尼奖等重要的奖项。他认为,编剧这个职业很有挑战性,但同时也非常有趣,因为每个角色都是独特的,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希望能够一直不断地探索和创造,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他的作品。
04. 赵美丽:用戏剧创造美好生活
赵美丽同学是上戏2013届表演系毕业生,她目前是一名公益话剧演员和表演教育者。在她的成长经历中,表演之路是一直变幻莫测的,但她一直在坚持自己当初的梦想 – 让戏剧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上戏的学习中,赵美丽同学积极参加了各种类型的话剧和歌剧的演绎,她不断锤炼自己的演技技巧和情感表现能力。她也参加了大量的实践项目,比如实习、公益活动、芭蕾舞和京剧的学习等等。这样的经历不仅让她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也让她对于戏剧行业的工作方式和责任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现在,赵美丽同学在公益组织中担任话剧演员和表演教练的工作。她认为,戏剧不仅仅是演员在台上的演出,也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生活、认识自己的工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戏剧,用戏剧改变他们的生活,让生命有更多的光彩和意义。
结语:
上戏毕业生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在艺术行业中追求梦想的人。他们或许并不出名,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在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生命的精彩。让我们为这些毕业生点赞,祝愿他们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中继续发光发热。
[ad_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