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史与发展

[ad_1]
大连理工大学:传承百年理工精神,开拓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最早建设的五所理工类高校之一,大连理工大学创立于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所工科学校,历史悠久,秉承理工精神,专注科研教育,被誉为“东北工科的摇篮”。

自创办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科教兴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勇挑重担,攻克大难题,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如今,这所百年名校已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被誉为“东北工业师范大学”,为我国的国防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百折不挠,百年风华

大连理工大学的创建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东北地区处于沦陷和混乱之中,大连市成为日本侵华的主要省会城市之一,经济文化发展遭受巨大挫折。一批怀有理想信念的教育家、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秉持着弘扬科技精神、振兴国家的信念,秘密策划、组织开展“大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创办活动,培训新一代科技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大连工学院”,首任院长邓稼先以科学实验、备课、教学、科学组织为总结的“三重一坚持”,奠定了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

1950年代初,学校专门设立了“无线电机械化系”,培养国防建设急需的电子类和通信类人才,为原子弹、氢弹等重大军事项目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1955年,学校全面转变为工程类大学,更名为“大连工学院”,成为新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科学校之一。此时学校的办学定位得到了明确,即面向工业、面向国家、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全国有序推进“大专并校”的大背景下,学校迎来了四所工学院的合并,办学面积、师生规模、学科门类等各方面得到了迅速扩大和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凭借着强大的创新力和创意思维,为国家发挥了强烈的科技创新能量,经历了多次的高潮和低谷,但坚韧不拔的理工精神始终铸就着今天的硕果累累。从曾经的一所草创学校到如今的多学科主干学科均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用半个世纪的时间,诠释了“学以致用”、“勇攀科学高峰”的最好范例。

突出特色,聚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理工大学承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迎接了学校的全面发展机遇。学校始终坚持强校战略,弘扬“率先发展”的学科优势,扎实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特色”的建设,构建了“高精尖特”学科层次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研究”一体化创新体系。大连理工大学连续四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二十多个一流学科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建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研、人才、学科、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开创,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机器人、电子商务、能源环境、海洋科学”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创新的研究工作,在各项关键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和强大实力。学校重视创新教育,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交叉融合,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和方法,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让学生能够承担起创新发展的重任。学校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注重国际化发展,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推进对外开放新的层次和领域,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积极的声誉。因此,大连理工大学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取得了极高的学术认可和社会影响,成为一所充满活力和受社会快速响应的现代化理工大学。

展望未来,大连理工大学也将继续用勇气和智慧开辟创新之路,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建设成为更具国际一流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世界顶尖大学,为人类创新和文明进步作出更重要和更有影响力的贡献。
[ad_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