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的历史和现代发展

[ad_1]
暨南大学的历史与现代发展

暨南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广州市的综合性大学,创建初期为国立文化专科学校,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暨南大学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初创与发展

在20世纪初,中国逐渐面临各种现代化问题的挑战,如何促进全民教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目的,广东省政府于1904年设立省立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以此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然而,同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学校无法继续运作。学校领导人姚蔚堂找到卫立煌,经过商讨,卫立煌决定在东江镇创办了广东文学专科学堂,专门以培养文学人才为目标。

1907年3月,广东文学专科学堂正式创办,这也是暨南大学的前身。学校首批毕业生学科涵盖文、史、哲、政、经、法、军、理、工,开办合计9个专业。学校注重发展学术研究,从而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本领。在1927年之前,校园先后迁至广州、香港、上海、北京,这种分布式的办学模式成了学校的一条主要特点。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广东文学专科学校与顺德中学、佛山师范学校、珠海财经学校等学校合并,组成广东省立中山大学,并迁至广州增城。在中山大学的校园(现代暨南大学白云校区)历史上,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梅比乌斯基金会先后在该校设立了医疗教育和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其中,梅比乌斯基金会主席密歇尔曾经表示:“南方高等教育发展受到了暨南大学的帮助”,可见该校在当时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中山大学在旅行工商业、机械制造业等专业上的发展有限。1949年,广州解放后,中山大学被分为五所大学,而其中又分为民办、公办两派,这一局面持续了许久。

现代重构与升级

1984年,国际闻名的华侨李嘉诚先生通过李嘉诚基金会将原本分散在广州、柬埔寨、香港等地的学校拨款整合,创办暨南大学,并迁至广州天河区。几年之间,暨南大学经历了重大变革和升级。学校的迁移和整合打破了校园分散,使得学校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例如,2002年和2006年,学校先后成为了全国首批“211”、“985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同时涌现出一批以自建学院和重点学科为主的特色学院,诸如国际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和国际法学院等。同时,学校也着重于人才培养,在培养卓越人才方面,学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学校大力推进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设立中法工商学院、中美创新创业学院等合作项目,推行外语小语种国际课程和英文授课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将学术和人文价值牺牲于商业价值。学校不仅注重教育教学环节的创新与更新,也非常重视文化与公益项目的影响力。2017年,学校启动了“岭南文化研究院”项目,为南粤文化的创新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学校也成为“爱心暨大”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的支持者,并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结语

总体来说,暨南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具有不俗历史和实力的顶尖高校,几乎在各方面均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成就。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加剧,学校始终坚持自身定位,不断调整完善自身建设,以期更好地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巨变和新挑战。同时,学校也不仅服务于广州和中国南方地区,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科学与文化的价值,使得暨南大学不断获得了国内外学术和人文名望的认可。
[ad_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