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ad_1]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其笔下的作品流传了整整一个时代。他的创作以生活为本,又以现实主义为整个创作思想的基础,故而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从而呈现出生动、真实和富有人文关怀的特点。在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本文将从沈从文的作品中,探索其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内涵。

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以生活为本,他认为文学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应该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他在《边城》中写道:“我是写生命的,我看到了一切生命的繁花似锦,也看到了它的暗淡。但是,我相信生命,它永恒地存在着,纵然它曾经消逝,也永远长存。”这体现了沈从文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他将生命放在第一位,认为文学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是基于真实存在的人和事。

沈从文的生活情趣十分浓厚,他喜欢走访各地风景名胜,观察百姓生产生活,从而获取灵感。在他笔下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中琐碎的细节的敏感。比如在《米粒儿与面条》中,他描写了米粒儿和面条的一番争斗,本身故事情节微不足道,但是沈从文通过这些细节,在读者面前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物质条件,揭示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现状。

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批判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不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描绘,而是深入到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反思。他的作品剖析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如贫困、农民权益、武装斗争等。《边城》一书中,他以自己的经历描写了甘肃陇东地区的贫困和落后,借此揭露了当时农民的利益受到侵犯和镇压的现实,同时也引人深思。

我们还可以从沈从文的作品中看到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比如,在《彩云间》中,他通过描述主人公范斯袁和杨小娥之间的鸳鸯缘,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婚姻习俗和女性地位,批判了传统婚姻观念和性别歧视的存在。《湘西故事》中,他描述了受农民武装斗争牵连的湘西人民,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混乱和群众的困境,此类作品,为我们的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个性、人性的呈现

沈从文的作品,既反映了社会上的矛盾,也呈现了文化、性格、人性的多样性。作品中,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一如生活中的各色人物。他不仅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还将各种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致入微。

《边城》中的莫小方、陆续、兰、蒋世骏等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莫小方身材高大、四肢健壮,精力充沛,喜欢与豁达、坚忍的人为友。兰则是一个女性悲剧英雄,她具有一种独特的生命悲剧感,丈夫娶丧偶嫂子后家庭生活和谐了,可是她却不能适应,最终走向悲剧。对于这些人物的描写,沈从文无疑是一个高超的匠人。

四、人文主义关怀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中,人性的价值和尊严是十分重要的。他在《边城》中写道:“我不愧生于中国的平民之家,赓续了文化的遗产;我也不愧是平民,我的作品,是描写人的生命,人的忧愁、幸福、爱情、关怀、群众智慧、普通的美丽和英雄气概,以及他的向往。”这表明了他对于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在《沉沦》这部作品中,沈从文描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顺德人民的悲惨遭遇。他用小人物之间的纠葛,反映了大动荡下的人性形态和生命的不可替代性,呈现了人性的深厚和丰富。这样的人文关怀,反映了沈从文在艺术和道德层面的高度自律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结语

沈从文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以生活为本,反映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批判。他通过对个性、人性的呈现,展示了生活的真实性和人的本质。而他的人文主义关怀,则体现出了他对于文学艺术和人性的高度追求和热爱。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沈从文的作品中,感受到他那矢志不渝的文学热情和人生追求。
[ad_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