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古为今用——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历史学科的重要学府,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充满辉煌的。经历了多少风雨,历史学科依旧充满活力。在这里,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前身-敦煌学业和甘肃文史学会
20世纪初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敦煌研究所就已经成为全国学术界关于精研敦煌艺术的中心。该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9年创办的敦煌义赈会。在陈省身先生的东方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了敦煌研究所。敦煌研究所自从成立以来,便是被誉为甘肃学术研究的中心,并且影响着整个敦煌地区。
同时,早在1927年,甘肃省学会就设立了文史研究所。这次省学会的成立,将文史研究的基础打下。在之后的发展中,敦煌研究所和文史研究所步入了合作发展的路线。两个机构的合并,对于文史研究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此打下了敦煌文化举世闻名的基础。
二、成为独立的历史学学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敦煌文史研究所隶属于甘肃文化局,翻译刊印了大量精品文化,这都为随后的历史学科建设打下了基础。1956年,历史学系正式设立,这也是该校教育学科的开端之一。
在之后的发展中,兰州大学在人才的引进、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1960年发行的《兰大文学》杂志上,钟性初、邓维良、李剑阁等人共同发表了《敦煌遗书学的研究与特点》、《西北饮食习俗及其历史文化》等13篇文章,刊载文章重点是敦煌石刻、古文字、食俗等方面的研究,这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1962年,甘肃省内成立了历史学学科科研集体,主要研究范围覆盖西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科学研究与该集体基本一致,在此期间,该学科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个重要机构的大量经费支持。
三、创新与传承
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与发展,兰州大学历史学科逐渐具备了独立发展的条件。2006年,该学科正式成立了独立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全面开放本科、硕士、博士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学院聚集了一大批名家、学者和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们鼓励学生思想创新、精益求精,在开展教学和科研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师资队伍方面,历史文化学院在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一批海外归国学者、国内知名教授和青年杰出学者,加强了教师的学术素养和教学实力。
同时,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学科领域的对接,建立了与日本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和地区大学的实地考察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成功促进了历史文化学院国际交流与先进技术传授,加强了学院国际影响力。
总结
在整个历史学科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对历史文化传承的全新认识,这些认识都是由兰州大学历史学科学子和教职员工不断向前探索迈进,不断创造经验向世界推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科学者们的才华和努力,不仅有益于学界的发展,而且也对民众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学科的未来是充满潜力和无限可能的,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凭借其自身的力量、潜力和真诚,开创更加灿烂的历史。
[ad_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