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三岔口

[ad_1]
红楼梦的三岔口——梦中真假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它以芳华秀美的林黛玉、聪颖开朗的贾宝玉为主人公,以贾府这个大家族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宏大的家族兴衰史和其中人物的爱憎情仇,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其中,三岔口是《红楼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本文将围绕着它来探讨《红楼梦》的一些主题。

梦里的三岔口

《红楼梦》中的三岔口,最初出现在梦境之中。在第五十五回的《梦幻识通灵》中,黛玉梦见赤壁之战,却被潘金莲打醒,醒来后面临两种选择:是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个梦,暗自偷笑;还是相信这是个真实的梦,要好好琢磨一下其中的道理。当她选定了后者,就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逐渐领悟到了一些道理。后来她见到了凤姐,对凤姐的话深信不疑,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生的真相。

这里的三岔口,实际上反映了梦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在梦中,黛玉面临的是一种虚幻的选择;而在现实中,她所做出的选择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区别体现了现实和虚幻之间的本质区别,也为之后的故事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生的三岔口

在现实中,黛玉和宝玉都面临了自己的三岔口。黛玉因为影响了贾母的运动会,被贾母打了几鞭,此时她也面临了选择:要么认为自己的确有些过分,应该道歉;要么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坚持自己的原则。她最终选择了后者,虽然这也导致了后续若干悲剧的发生,但她坚持了自己的尊严,不屈不挠。而宝玉则在林妹妹被选中参加荣府派遣的养老大典,他也无意中偷听到了妹妹谈话中隐约透露出他们的出身,这时他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摆脱妹妹这种傲慢自大的态度,将她的话当成玩笑;要么相信妹妹话中的含义,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他选择了后者,也许这种选择使他后来深陷于红楼梦的幻想之中,但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自觉性和理智。

人物的三岔口

除了黛玉和宝玉之外,《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也面临了各自的三岔口。比如贾琏和贾珠,两人都是贾府的娇生惯养,没有好好做事的经历,在成为家里的主人之后,却陷入了危机之中。当他们面临危机时,他们所选取的不同道路,也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贾琏虽然性格疏于管教,但他却勇敢果敢,不惧怕困难,面对眼前的困境,他决定一门心思地关注这个家族的前途,寻找出路。而贾珠则选择了放弃,不知所措,陷入崩溃之中。他对这个家族并没有真正的认同感,所以在危急时刻,他选择了逃避,找到了一条不归路。

可以看到,不同的选取道路,反映了不同性格和不同价值观对人生初衷的理解和认同,也展示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同思想和理论,是深度描绘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一个缩影。

三岔口的学问

三岔口的出现,使得《红楼梦》的人物显得更加立体和可信,通过这种选择题的方式,可以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探讨典故,思考生命意义。三岔口的出现还反映了作者曹雪芹的人生和思想。他一生经历了坎坷,常常遭受挫折和困苦,刻苦钻研文化,对中国文化和哲学有深入的认识。他自己常对人说:“在斗争中读书,在读书中斗争”。《红楼梦》是他终生心血和绵延宿愿的结晶,也是他在自己的三岔口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红楼梦》中的三岔口,作为一个深入进入人物内心的技巧,成功透过人物的命运描绘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思想和哲学。此外,在探讨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时,作者也逃脱了世俗的微观世界,开启了更为广阔、更为深奥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新思路,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
[ad_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