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百年传承,不断创新”

[ad_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史:百年传承,不断创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一所以信息与电子科学为主, 具备工、理、管、文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其百年的光辉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校史名片和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榜样,这些都是凝聚着学校百年办学积淀和不断创新的宝贵财富。

百年传承,源远流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当时隶属于南京农林学堂的南洋公学设立了翻译科,开始招收留学生。1910年,翻译科正式升格为国文科。

1915年,国民政府派遣多名教育家赴美考察,考察组中的鲍基修先生认为应该建立一所近代工科大学,以培养中国的工程师。于是,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办学地点。经过调研与论证,他认为南京地处江苏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在交通、通讯、物流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决定在南京创办工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南京校区门口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园校区

1921年,南京工学院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创立的现代工学院。在南京工学院的第一年,学院仅开设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三个专业,共招收44名学生;1932年4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工程学院”。

1949年以后,学院先后更名为“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电子工程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形成了信息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重点学科在内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目前,学校共有37个本科专业、19个硕士研究生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研究生授权一级学科,涵盖理、工、管、文等多学科门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被誉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牵头单位。

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百年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进取,为中国高科技与信息行业的发展贡献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学校一直秉承“立足信息技术、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任务和产业发展,不断促进学科和人才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学校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上,学校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既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又具有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

在科技创新上,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学校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设备,在“信一”特色学科、军工通信、信息工程及其他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及面向未来信息网络等国防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上取得显著的创新成果。

在服务社会上,学校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学校通过各类技术转移与转化、人才支持与咨询、科技服务与合作等形式,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结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不断秉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所在地的产业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进取,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学校将继续以“立足信息技术、服务主战场”为办学宗旨,不断坚持信息与电子、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和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建设世界一流信息产业和高水平大学、创新型国家贡献更大的力量。
[ad_2]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